“先培后付”模式好不好?聽聽他們怎么說
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都是相對的,不是絕對的,“先培后付”學車模式好還是不好,拋開政府主管部門不說,要看他是站在哪個角度或者哪個利益者的立場上表達,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利益群體自然觀點也不同,有的認為不好多于好,有的認為也好也不好,也有的認為只有好沒有不好。
駕校投資管理者認為:不好多于好。
不好之一:打破了幾千年來中國教育培訓收費慣例
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都是先付費后上學,孔子時期就這樣,沒有錢實物也可以抵學費,我們自小學到大學都要先交學費。技能教育培訓也是如此,培訓烹飪的,教跆拳道的,學電氣焊的無不都是先付費后學習。
不好之二:侵犯了企業(yè)經營自主權
是先收費還是后收費,或者分期付費,這是企業(yè)自主經營的權利,就像飯店一樣,有的是餐后付費,有的是點完餐先付費,還有的是簽單到月底總算,采取哪種付費的方式完全是飯店自己的權利,政府對此不能強行干預。國家對樓房、汽車銷售收費方式也沒有限定,可以一次交清,也可以分期付款,收繳費的方式買家和賣家協(xié)商選擇。
不好之三:增加了企業(yè)資金成本
過去學車是先一次性付費,再慢慢學車,駕校都有資金沉淀,有的駕校老板就把沉淀的資金開辦了小額貸款公司。安徽的包校長和山東的安校長都是做建筑起家的,后來相繼投資了駕校,二個人轉行駕校的原因是一樣的,就是駕校不存在外欠款,過去他們從事建筑看似很掙錢,但遙遙無期的欠款讓他們傷時間傷感情也“傷錢”,現(xiàn)在他們兩人又要回歸“墊款經營”的宿命,很是傷感。
好之一:增加了一個學車套餐
以往大部分駕校學車套餐單一,而且十幾年一貫制,現(xiàn)在除了常規(guī)班、VIP班之外,又增加了“先培后付”班,先用“0”元學車或一個“門檻價”把學員引進門,在慢慢消費。增加一個套餐,就有利于增加適合這個套餐的學員。
好之二:倒逼駕校提升服務
天天講提升服務,但許多駕校內力不足,現(xiàn)在外力來了——服務不好,學員不付費。教練員服務不好,你就失去了“票房價值”,沒人來約你的車;駕校服務不好,同樣也會被市場這只“無形的手”所淘汰。服務是駕校管理重點中的重點、難點中的難點應該成為駕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共識。
學員認為:也好也不好。
好處是:我的錢我當家
過去學車是繳款容易退款難,報名前“大爺”是咱,報上名后你處處受駕校和教練員的制約,“大爺”是人家,想退學和轉學很麻煩,不但要找這個人那個人簽字,還要扣這個款那個款?,F(xiàn)在好了,“打包整售”變成了“零售”,我的錢我當家,滿意我就付款,不滿意也不用違心付款,花錢買服務自己掌控。
不好是:心中沒底
過去一次性繳費,學不會繼續(xù)學,駕校負責到底,現(xiàn)在花錢買學時,學不會繼續(xù)買學時,這不是“無底洞”嗎?還是“打包整售”好。
一邊倒認為好的只有開發(fā)“先培后付預約學車”的軟件公司。
他們既是此輪駕培駕考改革的推動者,也是受益者。
“先培后付”學車的模式早已經過了討論階段,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“先培后付”已成為大勢所趨,因此駕校與其糾結這種模式的好壞,不如順應改革形勢,提升駕校服務。
單一的學車模式,無論是過去“一鍋煮”(多人一車教練主導),還是現(xiàn)在的“先培后付預約學車”,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地區(qū)、所有的學員。
不搞一刀切,多種學車模式并存,讓學員有更多的選擇權,更符合駕培駕考改革“便民利民”的原則!